點擊數:2000 發布時間:2020-07-23 來源:
與今年一季度全國僅西藏經濟正增長相比,目前公布數據的22個地區中,有13個地區上半年經濟已實現正增長,顯示出經濟加速復蘇的勢頭。
其中,經濟增速遙遙領先的地區,多位于中西部,尤其是貴州、湖南、寧夏、青海等4省區,上半年經濟增速均在1%以上,居全國前列。
為什么這些地區經濟能率先反彈?
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,中西部地區地處內陸,外貿在經濟中的比重不高,受疫情影響較小。今年一季度,貴州、湖南的GDP降幅都在2%以下,遠遠低于全國平均降幅,為上半年經濟較快恢復奠定了基礎。
更重要的支撐因素是工業的強勢反彈,以貴州為例,在投資、消費、進出口仍下降的情況下,貴州上半年經濟增長1.5%,遙遙領先其他地區。當地統計數據顯示,受疫情影響,今年前2月貴州規上工業增加值曾驟降10.9%,但自3月開始,貴州工業連續4個月正增長,到上半年轉正增長1.4%。其中,煙草制品業增長7.6%,酒、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7.0%。
青海、湖南先鋒期貨也不例外。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及一系列復工復產、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成效的顯現,當地工業從3月開始已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,工業反彈時間要早于部分沿海城市??箟毫Ω鼜姷拇笾行凸I企業,成為當地穩增長的主力。上半年青海國企增加值增速達到29%,貴州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也不降反升,增長了4.6%,進而帶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。
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形勢又有不同。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,今年上半年,浙江、廣東、江蘇等沿海省份的二產均未走出負增長,但三產均逆勢反彈。
以浙江為例,今年上半年其二產下降2.0%,但三產增長了2.5%。據當地測算,在浙江上半年0.5%的增速中,服務業拉動生產總值增長1.3個百分,其中金融業、房地產增速達到11%、4%。
總體來看,已公布上半年數據的22個省份中,貴州、湖南先鋒期貨等4地經濟增速快速回升至1%及其以上,江蘇、浙江、福建等9地經濟增速已轉正,但增幅都在0-1%之間,此外仍有內蒙古、海南、北京等9地經濟還處在負增長區間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對同樣遭遇疫情反復的吉林、北京而言,吉林恢復進度顯然要更快。在全省項目建設如潮涌的形勢下,上半年吉林經濟只下降了0.4%,經濟增速已連續兩個季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。同期,投資增速猛增到7.8%,成為22個地區中投資增幅最高的地區。
而一季度“受傷”最深的湖北,同時也是經濟反彈力度最大的地區。上半年湖北經濟雖同比下降19.3%,但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9.9個百分點。重慶、安徽緊隨其后,上半年經濟增速均較一季度大幅反彈7個百分點以上,顯示出生產經營活動加快復蘇的跡象。